主办单位:
协办单位:
 
首席赞助单位:
官方指定用车:

支持媒体:
中国经营报、财经时报、中国证券报、上海证券报、中国经济时报、国际金融报、销售与管理、经理人、商务周刊、中国企业家、IT经理世界、中国总经理网、南风窗、销售与市场……(more

许启新:创业,60岁也可以!

  许启新有一句名言:“只要有 1% 的可能,我们都要做 100% 的努力。”凭着这个信念,他度过了“有询盘无订单”的三个月;凭着这股韧劲,他在阿里巴巴网站上坚守了四个年头,将企业的年出口额从 16.5 万美元的出口额提升到 230 万美元。

  这就是许启新第二次创业的真实写照,虽然他不会操作电脑,但是所有的订单和客户都来源于阿里巴巴网站。从以下这张图中就可以看出许启新的玻璃纤维经营部 4 年来出口额的增长趋势——


  无心插柳柳成荫

  在扬州的外贸企业中,一提到国泰贸易有限公司的名字,几乎人人皆知。改制前,它曾是扬州第一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民营外贸公司。 2002 年 8 月,国泰公司根据经营范围的不同,划分为各个经营部,实行承包管理,许启新主动揽下了玻璃纤维经营部。

  对于同事来说,年近六旬的他可谓是老大哥了,所以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“老许”。谈起第二次创业,老许笑言:“不少人在退休以后选择在家休息,享受天伦之乐,可是我却闲不下来,放不下从事多年的外贸工作。没想到通过阿里巴巴网站,这一次创业历程进展得非常顺利,出乎我的意料……”

  从 2001 年第一笔成交到现在,国泰公司已经在阿里巴巴英文网站上辛勤耕耘了四个年头,年出口额从最初的 16.5 万美元增长到 2004 年的 230 万美元,四年累计出口 600 万美元。通过“中国供应商”服务,公司摆脱了单纯依靠 1-2 位老客户的被动局面,新增国际合作伙伴遍及 25 个国家和地区,其中保持长期联系的客户主要来自美国、波兰、韩国、希腊等 9 个国家。

  退休后的第二次创业

  “我们几乎取消了一切参展计划,因为网络就是一个方便、快捷的交易平台,可以称为‘永不落幕的广交会’。”老许愉快地说:“我接触网络的时间比较早, 2000 年初就开始尝试不同的电子商务平台,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,也交了不少学费,我发现阿里巴巴最适合我们公司,因为我们的产品比较专业,在阿里巴巴网站上能够找到相匹配的买家群体。”

  说起与阿里巴巴公司的合作,还要追溯到 2001 年 7 月 12 号,那是国泰公司“中国供应商”页面上传的日子。当时老许的部门只有一个外贸人员处理询盘,而玻璃纤维的出口额也极少。这就意味着所有的一切都要从零开始。

  老许盘算着,选择玻璃纤维作为主打产品,主要是看中国际市场人均十几公斤的需求量和巨大潜力,但是这个潜力到底有多大?中国的玻纤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?他无从得知。

  焦急、彷徨,老许最终还是选择了冷静面对,直到 2001 年 11 月,一位韩国买家的试单打破了僵局。“那段时间最需要的就是坚持——我们要相信自己,只要有 1% 的可能,我们都要做 100% 的努力。”老许斩钉截铁地说。

  成功源于 100% 的努力

  对于很多人来说,老许的成功更像一个传奇——对电脑一窍不通的他如何利用网络做生意呢?

  老许说,首先要过的第一道关就是处理买家询盘。由于不会操作电脑,他让外贸人员将每一封询盘翻译成中文,打印出来给他看,然后他再将回盘的内容口述给外贸人员。同一位买家发布的每一封询盘和回盘,他都收集在一个档案袋中。在老许的办公桌前,整齐地排列着数十个档案袋,每个袋子都是沉甸甸的。这种回复询盘的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,成为外贸人员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工作。

  平时,老许将更多的时间花在新产品的开发和工厂的沟通上面,对于贸易公司而言,这两者也是国泰公司持续、稳步发展的重要因素。针对公司产品单一问题,老许一直奔波于研究所和工厂之间,引进新工艺、采用新技术、降低成本、提升质量。另一方面,公司也十分重视国外买家对新产品的研发需求:“如 2003 年 9 月我们公司和玻纤机械厂按美国客户的需求,共同开拓了一种新的带加强条的高克重网布。目前,这种新产品的样品已经获得了众多买家的好评,又为公司的发展奠定一个新的基础。”

  针对与工厂合作的问题, 老许带领一家家玻璃纤维生产企业走出了困境,加入电子商务行列中去。据了解,仅一家国泰玻璃纤维生产基地的年销售额达 1000 多万人民币,其中国泰公司的订货量占 80% 。

  这些年来,虽然公司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,但是不变的信念一直支持着老许一步步走到现在。“这就叫‘以不变应万变'——虽然我们现在有充裕的客户资源和订单量,但是企业求的是稳定、长期地发展,所以我们依然会将 100% 的努力倾注于电子商务工作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