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办单位:
协办单位:
 
首席赞助单位:
官方指定用车:

支持媒体:
中国经营报、财经时报、中国证券报、上海证券报、中国经济时报、国际金融报、销售与管理、经理人、商务周刊、中国企业家、IT经理世界、中国总经理网、南风窗、销售与市场……(more

王群:一个快乐女人的网商生活

  她喜欢一个人骑单车,爬 14 楼上下班;她喜欢挑战,梦想自己能在有生之年写一本书;她喜欢笑对人生,很少一个人流泪……

  她就是杭州凯瑞服饰有限公司外贸部经理王群。在她的带领下,凯瑞公司2004年通过电子商务收获订单238万美元,占公司年销售额的69% 。

  印象最深的的王群的一句话:我不喜欢和穷人交朋友。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言辞,笔者表示了很大的不理解。再次与王群交谈,她还是这样说。于是在笔者的反问下,王群解释:她所认为的穷人并不是以金钱来衡量的。而是以你是否上进。

  王群是一个把工作和生活分得很开的人:“八个小时之内我认认真真地工作,八个小时之外我快快乐乐地生活。我的手机只为我的家人和朋友打开,每个月我的手机费只有 78 元。”

  但是,就是这样的女子,和老外做起生意来丝毫不含糊,不亢不卑。“老外做生意很有规则,他们工作的时间是工作,休息的时间是休息。所以,我也要求他们按照我的工作规则来做生意,我也是工作的时间是工作,休息的时间是休息。我发现有许多中国人都是求着别人去做,我从来不这样,我常常对在办公室里对着我的同事说:‘我们是中国人,做生意也要有自己的尊严。'”

  这样的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女子,却没有因为自己的独特风格而失去客户。相反,她的客户源源不断。用她的话来“每天我的买家在我的 MSN 上,我的卖家在我的贸易通上。每天我都会在电脑上进行接受询盘、回复邮件和寻找工厂并接受订单。”每天象风一样地工作,象风一样地生活。
    
  老客户,该放手时就放手

    杭州凯瑞服饰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经营箱包、服饰等系列产品为主导的现代专业营销公司,业务范围分为外贸箱包、礼品出口和内贸品牌服饰营销两大部分。

    作为一家具有 10 年出口贸易经验的公司,凯瑞具有稳定的海外客户资源,可是公司总经理却在 2002 年下令外贸部放弃大部分的国外老客户,一切从零开始。

     为什么?这不是将企业推向绝境吗?

    “ 我们对于这个决定十分震惊,而总经理的分析让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。当时由于单纯依靠老客户下订单,他们就是我们的 ‘ 上帝 ’ ,所以他们的任何要求我们不敢怠慢,而对价格的苛刻更让我们利润单薄。几年的合作使得公司的外贸业务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轨道,企业对老客户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,我们缺少一种外部动力让企业‘活'起来。 ” 王群深切地说: “ 中国加入 WTO ,企业必须在发展中迅速与国际接轨,可原有的出口形式只能使企业朝着不健康的方向发展,所以必须痛下决心快刀斩乱麻。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,公司断绝了大部分外贸客户关系,公司的业务量明显下降了 40% 。”

  对于从事了 10 年外贸工作的王群来说,她很理解老总的选择,但是从外贸经理的角度,她不得不为公司外贸业务另辟蹊径。
    
  隔离期间完成上传准备

    正当企业整装待发,准备利用 2003 年春交会的契机重整旗鼓的时候,一场突如其来的 “ 灾难 ” 让王群不禁打了几个寒蝉。

    3 月,非典在全国范围内蔓延,尤其是北京、广州等人口密集型城市,传统的贸易推广方式在非典的淫威下变得弱不禁风。凯瑞人同时感到,单纯依靠广交会等传统方式已经无法改变企业现状,必须另谋生路。公司总经理果断指出,投资电子商务。

     可是时间紧迫,在那危急时刻,公司想到了阿里巴巴网站。对于这家同在一个城市的 B2B 网站,凯瑞公司并不陌生,并在 2001 年成为阿里巴巴免费会员, 2002 年又选择了“诚信通”服务。总经理认为,阿里巴巴定位于中小型企业,是一家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的新兴企业,与这样的公司合作,必将给企业带来新鲜气息,伴随企业共同成长。

    4 月份,在通往广州的火车中,王群电话遥控完成了与阿里巴巴的签约工作,正式成为 “ 中国供应商 ” 会员。

    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,王群笑着说:“ 从广交会回来以后,我们就自动隔离了。好在签约以后还有许多事情要做,所以我们就趁着隔离期间,在家里完成了公司介绍和产品图片的准备工作。 ”

     隔离期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成果——公司高层第一次召开了网络会议,决定成立电子商务部,由王群挂帅。她下面有二员大将,一个负责样品工作,另一个负责第一时间回复询盘。

  对于电子商务,王群并不陌生,在这之前,她已经利用网络与老客户保持日常沟通。而现在,她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“虚幻”的世界里。

  8 个月时间颗粒无收

    为了更好地配合电子商务部的工作,公司人力资源部还作出了一些调整:

  1 、调整工作时间,方便与国际买家联系;

  2 、建造全新的公司网站,配合阿里巴巴网站宣传。

  一切准备就绪后,凯瑞公司进入了全新的电子商务之旅,王群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。

    1 天、 2 天 ……1 个月、 2 个月 ……7 个月过去了,凯瑞公司除了收获一大堆买家询盘和寄出一大批样品以外,几乎颗粒无收。

    这对于兴致冲冲的王群来说,又是一次不小的打击。“ 现在回忆起来,那种痛苦的感觉还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…… ”

  一方面,公司对电子商务给予了高度的重视——为了方便管理客户询盘,公司还专门投资建造了一个强大数据库,规范买家信息的入库工作;每月定期召开网络工作会议,分析市场形势。另一方面,身边的同事对电子商务部的态度慢慢从期待转向了失望。

  “ 我告诉自己和同事,既然选择了电子商务,我们必须在这个领域坚守下去,哪怕在一年的第 365 天我们才接到订单 —— 这就是成功! ” 王群这样鼓舞着下属,可是内心所承受的巨大压力,只有她自己知道。她把这个过程比喻成 “ 十月怀胎 ”—— 一个新生命的孕育,既小心翼翼,又充满期待。
    
  1270 美元的第一笔订单

    转眼到了 2003 年末,一位荷兰买家在邮件中偶然提到,由于业务关系,将在近期内顺道来凯瑞公司参观考察。这个消息对于王群来说,可谓是一个小小的惊喜,于是约见之前,她特地抽出一小时时间准备会谈资料。

  “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,我意外地发展,在 7 个月前,这位荷兰买家曾给我们发过询盘,并与我们保持了 5 个月的邮件往来。在这期间,我们每个星期给他报一次价格,每个月给他寄一次样品。可是 5 个月后,买家却像蒸发了一样查无音训。”说到这里,王群皱了皱眉:“经过 2 个多月,我们几乎将这位买家淡忘了,而从对方的邮件中也可以看出,他们显然已经忘记了我们公司。”

  这个插曲让王群改变了思路,当荷兰买家来到公司以后,她将与买家交流的所有的邮件和样品寄送清单全部打印出来,装订成册,作为重要资料呈现在买家面前。对方捧着资料惊讶地看着王群,当他一页页认真翻完这些资料时,他握住王群的手说:“谢谢你们的细心,我很幸运没有失去你们这样优秀的供应商。”说完这样,买家当场拍板订制 3000 个包袋,总计 1270 美元。从买家来到凯瑞公司到最后下订单,只用了 20 分钟时间。

  这是加入“ 中国供应商 ” 后的第一笔订单,为了这一天,王群足足等了 8 个月时间。“ 富有远见的总经理告诉大家,这是一个突破,大家要充满信心,只要做好服务,我们的付出一定有所回报的。事实证明,到目前为止,这位荷兰买家已经成为我们公司最大的合作伙伴,既第一笔试单以后,买家在一个星期之后下了第二笔订单,三天之后第三笔订单紧随其后…… ”
    
  与德国官方买家非同寻常的合作

    从 2004 年开始,凯瑞公司的电子商务出现了转机,陆续与众多买家建立合作关系,这其中,不乏德国官方买家的身影,他们是德国铁路公司和德国移动公司。

    2002 年经过海外朋友推荐,两位买家找到了凯瑞。起初的合作并没有持续、稳定开展起来。当产品上传阿里巴巴网站以后,买家通过对网上产品的考察和关注,加大了与凯瑞公司的合作。

    说起这段合作经历,可谓是非同寻常,它的特殊不仅体现在买家的官方身份上。王群解释道: “ 德国铁路和移动公司采购我们的产品多半是用于促销赠送,因此业务由欧洲采购公司全权负责。与其他买家相比,它有一些特色:

  1 、采购的产品种类非常杂:三个月期间,我们为买家提供的样品以及寄样费达 5 万元之多;

    2 、订单数量非常小:由于都是促销礼品,买家按照计划以试单方式下小单;

    3 、验货从半成品开始:买家派专人前来我们公司,从半成品开始实行 100% 验货,不合格产品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;

    4 、买家收购所有次品:为了保证产品质量,买家愿意出钱购买所有次品,杜绝次品流入市场。

    
     看来,与大买家合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王群通过仔细分析得知,德国铁路和移动公司长期赞助国际体育竞赛,礼品类在竞赛上派发的数量比较大,所以要求外贸人员迅速收集礼品类资料,不断推荐新的方案给买家,以最快、最强、最好的服务配合买家。王群笑言,现在同事们常常关注欧洲的赛事,那种热衷程度绝不亚于奥运会。
         
    
目前凯瑞公司已经续签了两年的 “ 中国供应商 ” 服务,通过电子商务新增国际合作伙伴 18 位,成交金额从 2003 年的 1000 多美元增长到 2004 年的 238 万美元。

    2005年,王群给自己定下了 500 万美元的目标,她说让自己感到最快乐的事情,就是每天与买家在线交流,因为这样可以将快乐传递到全世界。